专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世界经济与中国2024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保持住所有企业,保持市场主体就是保持就业

  12月7日金融一线消息,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今日召开,会议主题为“世界经济与中国2024:聚焦全球经济复苏与全融发展新动能”,该会议由中国国际全融学会主办,中国银行研究院、纽约分行承办。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表示,从中期甚至长时间来看,现在产能过剩带来的过度竞争需要调整,是整个基本面上,企业和产业面上带来困难的问题之一。

  江小涓称:“从好的角度讲,我们要求保持住所有的企业,保持市场主体就是保持就业,但当好的企业快速成长,这个时代好的企业冒出来的很快,好的企业快速出现的话,原来的市场主体不能够被淘汰掉的话,市场一定特别拥挤。过度竞争带来大家竞相竞价,如果它不能有正常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这个市场上是很难竞争的,很难优胜劣汰的。”

  因此,江小涓表示,所以在疫情期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但从长期看目前这种产能过剩的情况是需要尽快调整。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尊敬的葛董事长、吴董事长、刘行长、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参加我们国际金融学会的活动,这对我来讲有一点跨界。但这个题目本身非常的重要,全球经济复苏和对未来的展望。刚才我们葛董事长讲了整个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也讲了我们自己金融开放的一些面上的情况,听了非常的受鼓舞。我选的题目也是考虑到学会,我们中行这样一个特点,我们下一步看明年看今后的经济形势,从全球角度来看最重要的会出现什么样一些变化,我先讲一点对当前形势的看法。然后我们看看明年或者未来几年最可期待的能够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中间,我们觉得全球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从这个角度跟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分享。

  我们先看一下明年经济的展望。我们看一看全球化会带来什么新的特点。

  中国经济2024年我基本这样的判断,向好趋势是很明显的,另外多重困难并存。这不仅是中国,其实在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应该也是全球经济的特点。

  今年简要的数据,相信大家都已经很清楚。我们中国经济在波动中复苏,全球能够达到预计的目标。前三季度5.2,今年5以上到现在看应该是很有把握的。在我们总量表现很好的同时,有一些好的因素出现,比如需求侧我们消费改善对生产的带动作用在增强,供给侧最明显,整体上是靠升级的产业更高水平的产业来带动我们供给侧的无论是投资还是产出的增长,这个变化还是很明显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有利的因素。

  这是一些基本的数据,不用再细讲了,最左侧的是我们疫情以来季度的国内的经济的增长,上边蓝色的就是同比,确实在上半年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担心的,看上去我们二季度的数据好像是比较高的,它主要还是要和去年的一个比较来看,稍微比我们希望有的稍微弱了一点,三季度虽然下来了一点,但三季度去年是一个高点,其实三季度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总的来讲5.2%也是达到了我们的预期,而且比较均衡,一切都符合我们想象空间的规律,一产、二产、三产的增速也是比较符合我们总体的想象,符合一个基本面的判断的。11月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明年增速的调整都有比较大的正向的调整,无论是我们实际的表现还是国际对我们的期待,还是一个乐观向好的大的趋势。

  但是中国经济的困难我想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很多企业活不下去了,很多产业竞争到了白热化,地方政府的经济的努力程度卷的非常厉害,总感觉好像总体经济向好和产业企业层面的困难不太搭,但这就是中国经济现在的一个特点,它处在一个多重调整过程中,合理增长和困难并存的,今后是一个常态,一定要看从面上把这个事情全面立体的去想,抓住一个点一定会觉得要么是好,要么是坏,其实它就是一个好坏并存向前走的这样一个格局。三重问题是并存的,一个疫情三年紊乱带回来的损伤肯定需要一个时间的,一年是忍,库存加点,我们稍微放慢点就过去了;两年是调,肯定得调,调你的生产规划和能力;三年就走了,生产能力就得关掉了,所以三年之后做调整,这个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的。

  另外从中期甚至长一点的时间来看现在产能过剩带来的过度竞争需要调整,这是整个基本面上我们企业和产业面上带来困难的一个问题。从好的角度讲我们要求保持住所有的企业,保持市场主体就是保持就业,但当好的企业快速成长,这个时代好的企业冒出来的很快,好的企业快速出现的话,原来的市场主体不能够被淘汰掉的话,市场一定是特别拥挤。过度竞争带来大家竞相竞价,如果它不能有正常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这个市场上是很难竞争的,很难优胜劣汰的,我们竞争差的企业地方说我要保主体、保就业,然后给很多的支持,好的企业本来是靠自己的品质能力在竞争,但不好的企业可能得到很多的政策来支持,最后几轮下来可以说很多企业都是过的非常的辛苦。所以在疫情期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但从长期看目前这种产能过剩的情况是需要尽快调整。这个调整过程我们就可以想像,一定是企业被淘汰,员工暂时的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是很突出的,但如果不调整的话这个问题积累下去,市场上竞争的正常的秩序得不到维护,难题更多。所以三年疫情过后,未来几年过剩产能的调整,优胜劣汰过程正常的恢复,新旧的迭代一定会带来我们产业层面快速的重组,带来我们看到的很多困难的出现。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保持住所有企业,保持市场主体就是保持就业

  另外我们的新老动能转换期,40年高速增长之后,传统让我们保持过去40年百分之九点多的增长速度,那些动能差不多都消失了,如果我们经济学家讲结构转变,阶段变化,其实我们讲过去的时候过去了,现在低成本劳动力,外资要走,这是非常正常的转移过程,我们人口红利两点,劳动力和人口抚养,非常低的抚养比过去了,2050年之前几乎是回不来的,不光是劳动力可以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替代,但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一个人抚养多少个非劳动人口这个变化非常快速,而且短期也非常难调,过去40年是在全球最低的人口抚养比,0.5不到,现在在快速的往上走,这也是结构性的变化。我们原来和发达国家是互补性的竞争,我们生产中低端,他们生产高端,实际产业是互补的,所以这个时候经贸合作关系是非常舒适区,这个时候过去了,国外的政府、跨国公司两面性永远存在,既看到我们大市场、制造业、分工体系中间的竞争力,也看到我们和它的竞争性,所以它原来国际贸易的舒适区,过去是很正常的阶段变化等等。所以老的动能在减弱,新的动能要出现,但这两年的疫情使我们新的动能的成长变的比较的缓。这样我们原本转型期就可能有的困难和挑战会显得非常突出。所以它在多重调整之中,我们努力保持合理增长和很多层面的困难并存,其实它是一个常态。要想把它解决掉需要接受这个状态的。    

  预期一下未来几年或者明年,从中国的国情、制度、发展阶段、技术等等特点来看,保持合理的增长是可以预期的。我们也不敢说的那么死,天下这么大,国际环境那么复杂,但我们讲它是高概率的趋势就是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

  一个政策的长短期的一致性会更好,一定要认清楚大局,什么是最大的局,什么是最大的问题,现在大家一致认为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是很大的局,是非常高阶位的目标。从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开始提了一句话叫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相统一的增长,这是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来中央口径最重要的要关注的一个点。近期我们一揽子化债方案和债务发行等都会带来更加积极的政策效果,疫后复苏相关的政策力度持续在加强,我们最近国际航班、单边免签等等都看的出来。那么现代化目标带来的高质量发展和保持速度双重要求,我们对支持增长的政策可能会保持可持续的中长期的力度,可能我们会讲如果政策太积极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但我们对什么是最大的局,现在国内共识都在大大的加强。

  第二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在加强,我们房地产还有民营经济经过几年的调整观察后,从8、9月份开始边际改善是有显现的,9、10月民间投资剔除房地产之后是正增长,市场主体进入和退出都在加速,市场机制在恢复,优质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增加。

  我们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在显现。改革在加速。现在讲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当前特别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另外创新在加速,我们还是改革创新和开放三大长期增长的动力,一定都在加速,创新特别是产业数字化在加速推进,最近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五个金融,除了传统常讲的之外,讲了养老、数字金融,我对金融数字化做过大概差不多一年的研究,无论从互联网银行,从我们一些大行,从金融数字基础设施更广的层面上讲中国都是全球最好的,就是我们金融基础底座、金融基础措施在全球的配置能力是最强的。我们的问题是怎么把它变成可行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个是要努力,但我们的基础是非常好的,那么开放在加速。

  所以我们还是对合理增长,我个人有一个乐观的预期,但一定看到它不代表着我们想象的困难都解决,很可能合理增长会伴随着基本层面一些困难的持续的存在。这是一个常态。

  多重困难并存,坏消息可以经常出现,不要被这种东西带走了,带偏了我们坚持的那个大方向。

  一是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重组不可避免,会不断听到不少企业倒闭和员工失业的消息,社会层面稳定的压力会持续存在。二是外资企业进出会受多重因素影响。三是数字技术在疫情中间要求它稳链、固链、强链、补链,实际数字技术最大的本领是不断拆解现有生产链和重组生产链,原来状况下的产业链在数字时代看起来一定不是最高效率的,所以它不断要重组。独角兽企业,只要原来进入这个单子之后,3%的淘汰率都不到,去年淘汰了30%,你以为你成长的差不多了,别人比你成长的更快,当你想象中间你成长的很大了,快上市、快赚钱的时候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一夜之间整体的市场架构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这种速变、速调,迅速迭代的时候,市场层面、企业层面的好坏的消息会不断的涌现,对这个一定要有个正常的理解,不是我们宏观层面出问题,而是产业本身的时代的变化带来的。

  二、全球化继续深化并有新的特点,一定要坚持以开放促发展。

  刚才讲从长期看我们短期的政策,我们的改革、创新开放都会持续有一致性的努力,保持我们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的相统一,但其他的因素我们讲和今年相比大体也就是一个常态,明年最可以期待和预期的是开放带来了新的增量的动能,这是我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们中国是坚持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央多次强调高水平的开放,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往年比三个大的特点,一个是强调量要增长,再一个强调平台企业、数字经济,第三强调开放。去年我们如果单看哪一个主体我们的开放是讲的最多的。比如5月5号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这个会议特别重要,放出来的消息也很短,说了两句话,一个要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第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合作,那个时候疫情环境,它的指向特别有针对性,就是要坚持开放、坚持合作,坚持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的共建,所以它的指向引导性是非常强的。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江小涓:保持住所有企业,保持市场主体就是保持就业

  刚才我们董事长讲过了,我们在亚太经合组织期间,参会的各国元首特别是中美元首,我们在尽很大的努力希望能够使全球化向前推进的更顺利一些,希望为全球经济创造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看几个数字。我们都知道疫情全球化在受挫折,从数据上看不完全是这样的判断,这么大的世界我们找点看,有的是。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就不讲。传统全球化退缩很多是经济规律导致的,疫情之后全球化在快速复苏,这是我们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增长,这是全球GDP的增长,疫情之后迅速的全球货物贸易的增长高出全球GDP的增长,带来的结果就是全球货物和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从疫情后的低点迅速的回到一个新的高点,这个高点已经高出了我们在疫情之前的很多点,这是我们最常用的全球化的指标,贸易和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新的高点,一定要看到最大的趋势,以点带面会带偏我们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

  从大跨国公司看,这是我们常用的TOP100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是三项指标构成的,是海外资产比重、海外销售比重、海外雇员比重,这个比重其实就是跨国公司在全球部署还是在本土部署的指标,这个指标在疫情中间也是回落到了60,在疫情之后也是在明显的稳步的复苏。所以我们讲总体上全球化在疫后的复苏还是比较顺利的。为什么?传统全球化的收缩有很多规律性的问题存在。为什么在受到疫情冲击,国际政治形势的冲击和传统全球化因素本身退缩的同时,全球化还能再向前发展呢?是因为数字技术带来的重要的变化。这是我们全球100家最大的数字跨国公司在疫情中间的表现,比疫情之前更亮眼,实际全球传统的100家跨国公司是一个评介(音),但数字一百强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这是传统的百强跨国公司,这是我们数字百强公司的表现,这是全球贸易中间数字为基础的数字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多,所以我们讲数字产业是全球化前景中最重要的新的特征,如果我们希望我们想象中间数字还会发展的话,数字支撑的全球化一定会向前快速的发展。

  我们还是要以高水平开放获得发展的新动能。其实我们传统讲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还是今后发展的重要动能,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短缺的经济体,我们一直讲和我们人口比我们很多资源短缺,但那个时候我们经济总量比较少,这是90年代我们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这点经济总量比我们这些土地、淡水、能源其实并不短缺,但现在我们总量到这儿了,和它相比我们这种所有的资源会变的更加稀缺、短缺,中国经济还要放量,这条线是会变的,这些是禀赋资源,所以中国长期看,不光和人口相比我们资源会短缺,利用全球资源这个需求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有序的需求。这是我们所谓的新的三大件,在全球非常有地位的一些太阳能、电动车的销量,最后还是要靠全球市场支撑住它真正的放量,靠国内市场120亿的大盘子,靠几个产业在国内玩儿,根本不可能对经济带来有意义的增量,一定是全球市场来支撑的。

  刚才讲我们走出了舒适区,主要是我们和其他国家变成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此前我们和他们没有竞争,我们生产这个、他们生产这个,双方一交换,产业都高兴,消费者者也高兴,我们现在跟发达国家几乎是一个水平,他们生产的东西我们和他们水平一样,我们这些比他们生产的更好,你说跨国公司对中国爱恨相加的心态,我们这些东西都超过原来跨国公司母国到中国投资后,我们在中国的企业超过了他原来母体的生产的产能。这是我们水平型分工快速上升,这是90年代深色的部分,是我们和他水平型分工产业的比例,现在快速的增加,在这个时候国际贸易中间由原来的合作为主现在变成竞争为主,这个结构也回不去,所以一定要适应这个形态。

  多重因素要理解外贸外资的变化,一到九月份我们利用外资在下降,外资有三重因素的影响。

  一是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外资企业不会说的,但他确实感受到在中国竞争不了我们的头部企业了,我们2000年的家电,后来的通讯设备、工程机械、LED面板、电子商务多个领域都有国外企业感受到本土企业的强大竞争力而主动退出的案例。因此新进入的公司需要斟酌的因素更多,他不会说我打不赢了我走,他会说我战略调整、我全球布局,然后他就走掉。这是至少占我们现在跨国公司调整布局的一个1/3还强的因素,我本人做跨国公司研究超过20年,原来我在社科院的时候就是研究跨国公司的,大致能判断每个企业为什么要走。

  还有一类是原来劳动传统密集的产品在我们这儿很难有竞争力了,那是正常的,80、90年代不是就从日本、韩国转到中国的吗?我们现在一万多美金了,它现在转到比我们更后一点的国家也是很正常的。

  还有一类是全球战略布局的调整,他的客户要求不要把唯一的产线放到中国,他觉得全球国际环境这么复杂,我一定要保持产业链的稳定,所以这种企业会在海外再投一条线,总的趋势就是你看它是竞争不过走了,还是它全球布局调整;你看他卷的铺盖卷全部撤走,还是在海外同时布一条线,大体上可以作出判断。真正觉得我们投资环境不好,失去信心,我不愿意在中国做,这是很没有眼光的,是很少数的企业,大部分是比较复杂的企业造成的。其实将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定超过我们吸引外资的比重,他就到了这个发展阶段了,不管我们觉得它好还是不好,但它一定会往出走,和其他国家在这个阶段是一样的,中行将来任重道远,服务全球,在全球投资企业,这一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但这个趋势在今年8月份之后又有一些变化,很多企业出去之后,后来发现还是中国企业生产能力最好,从品质和成本上来看,所以一些厂商从东南亚回流,产能不动,摆在那边,是全球化的产业部署,让我客户放心,但现在产单尽可能放在中国生产,这么多大型跨国公司的高管到中国来访问,他不是来寻求对抗的,而是寻求合作的。所以我们中国银行在海外多多替中国当前的形势做宣传,答疑解惑,对中国经济有一个非常全面的理解,这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福,和中国合作一定能够带来全球经济复苏更强劲的力量。

  总结一下,中国经济在波动中复苏,全年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但我们仍然处在多重过程调整中,经济稳定向好和诸多困难并存是未来几年的发展常态。

  中国坚持开放是推进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外部环境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立足产业参与全球水平分工的新态势,这是决定我们对外合作中间很多特点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从垂直分工变成水平分工了。坚持以高水平的开放获得新动能,来促进国内高质量的发展。谢谢各位!